万千气象看河北丨税惠赋能民营经济创新发展
来源:河北新闻网 时间:2024-12-02【字号:大 中 小】
今年前三季度,河北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0022.3亿元,同比增长5.3%,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7.2%,拉动全省GDP增长3.4个百分点,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民营企业如何实现快速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助力“共享智造”,提升产业集群创新力
今年6月,河北省出台《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共享智造”行动方案》,聚焦特色产业集群在全国率先推出“共享智造”工作若干举措,给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带来了新动力。
唐山市高新区机器人产业集群是全国焊接机器人制造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和河北省唯一的机器人产业示范基地。在园区内,唐山百川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关村机器人、北交大唐山研究院等14家高校院所、企业,共同组建京津冀智能机器人创新联合体,打造了首个京津冀地区智能机器人“共享智造”工厂。
河北佳定舒科技有限公司是去年刚刚成立的小微民营企业。说到“小”,企业只有5名员工,研发测试车间不足80平方米。得益于“共享智造”工厂的推出,让这家小企业的“理想”变为了“现实”。
“像我们这样的小企业,研发助浴机器人至少需要半年时间。但借助‘共享智造’工厂模式,我们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从概念到样机下线。”河北佳定舒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郭浩田说。
“图纸”变成“现实”的不仅是郭浩田。截至目前,“共享智造”工厂已与80余家企业签订合同110余单,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2亿元以上。
“‘共享智造’工厂模式的推出,不仅降低了中小微企业研发的资金和技术门槛,还能提高了我们的资源利用率,提升了研发能力和经济效益。”唐山百川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袁晓强说,“2023年公司累计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926万元,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1169万元,这为‘共享智造’工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共享智造”模式不仅助力中小微企业“圆梦”,更提升了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实力。
在泽楷线缆河北有限公司“共享制造”工厂,生产线马力全开,正在为10多家线缆企业提供产品制造服务。
“宁晋县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电线电缆产业基地,全县现有线缆企业2393家,市场占有率近全国三分之一,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534.3亿元。但企业规模相差较大,产品也存在同质化问题,影响了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公司董事长翟金柱表示。
为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泽楷线缆河北有限公司建设了近3万平方米的共享制造工厂、配备各类先进生产设备100余台套,为当地线缆企业提供共享服务,预计年产值可达10亿元。
在共享工厂建设之初,企业也有诸多顾虑。“365体育官网税务部门得知我们的想法,及时组建了专班,精心梳理并上门送来《电线电缆产业新质税费优惠指引》,随时响应我们的涉税诉求,增强了企业的发展信心和底气。”翟金柱表示。
赋能“智慧工厂”,促进企业智能化转型
“十万企业上云”是河北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举措。河北省企业上云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显示,截至11月20日,全省企业上云数量突破10万大关,达到100013家。
走进石家庄市曲寨水泥有限公司,一幅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的画卷映入眼帘:不到30分钟,水泥罐车就完成了入厂、装车、自动称重、出厂等全流程……而这仅仅是企业实施工业设备上云,打造数字化智慧工厂的一部分成果。
近年来,该公司运用5G技术、工业互联网等数智技术,建设了智能矿山系统、智慧一卡通系统、设备在线监测与智能诊断系统等,打造出数字化的智慧工厂。
“厂区设立了281个AI摄像识别点,危险岗位全部实现无人化;336个传感器安装在全厂所有大型设备上,82台大型设备全部实现数字化监管。借助设备在线监测与智能诊断系统,实现了对设备故障的早预警、早诊断、早处理。”公司信息自动化科负责人牛钧玄说,“据测算,企业上云后设备使用寿命延长了30%,节约成本330万元,生产效率提升27%。”
据石家庄市曲寨水泥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张伟杰介绍,“今年以来,公司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收优惠750余万元。我们将把税费优惠用在‘上云、用数、赋智’的智慧化改造上,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曲寨水泥只是众多企业上云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越来越多的河北企业正在乘“云”而上、加“数”转型。
走进秦皇岛通桥科技公司成型车间,机器轰鸣作响,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一根根管坯经过多个工序后,制作成为一个个汽车桥壳。
这是燕山大学研发的汽车桥壳液压胀形制造技术,应用此项技术生产的汽车桥壳,疲劳寿命高于国家标准35%,材料利用率达90%,成功解决了汽车桥壳易漏油、断裂这一行业痛点。
“上云以来,伴随着车间智能制造工艺改进,成本较之前相比降低20%,效率却提高了2至3倍,产品合格率从80%提高到99.5%。”通桥科技财务人员冯翠平表示。
在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下,通桥科技围绕液压胀形制造技术及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持续加大研发力度,目前已取得19项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建成世界首家胀压成形汽车桥壳科研生产示范基地。
“在我们积极投入数字化浪潮的背后,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今年以来,公司营业收入近6000万元,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65万元。我们将借助‘云’东风,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为企业创新发展聚势赋能。”通桥科技财务人员冯翠平表示。
推动“产学研”融合,加速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在定州,河北旭阳能源有限公司的5000吨/年氨基醇产业化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项目一期年底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亿元。
“氨基醇是一种高性能助剂,被广泛应用于高端涂料助剂、化妆品、医药等领域。”河北旭阳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英其说,“这项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此前全球仅一家企业拥有规模化生产装置。”
为突破技术瓶颈,企业与天津大学、武汉大学等共同建立实验室开展联合攻关,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创非硝化路线氨基醇生产工艺技术。目前,正加紧建设的氨基醇产业化项目将在年底投产,投产后将成为全国唯一的氨基醇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
“当地税务部门为我们配备了专属税务管家,提供‘滴灌式’服务,帮助我们直达快享税惠政策。2023年,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税收优惠720万元。这不仅为我们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供了保障,也坚定了我们走‘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的决心。”王英其表示。
在邢台,河北利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南开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等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搭建省级研发平台、建立国际高标准试车间等方式,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协同攻关。
在短短10年里,企业在高分子树脂吸附材料和生物医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93项,获得发明专利20余个,3项技术填补行业空白,2项技术补齐国内短板。
“我们与南开大学合作研发吸附树脂,可以有针对性地过滤掉血液中的中大分子毒素,相关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河北利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志国说。
10年的科技研发之路,税收优惠政策始终是激励企业坚持不懈研发创新的动力。“税务部门提供的事前鉴定服务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九步法模板,为我们精准享受税惠政策提供了保障。近三年,企业累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近2000万元,让我们‘产学研’之路越走越宽。”
改革潮涌风正劲,奋楫扬帆新征程。河北省税务部门将进一步发挥税收职能作用,聚焦民营企业涉税诉求,在强化政策服务、精准落实政策、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加力,以税力量助力民营经济在燕赵大地展现勃勃生机。